1、 盘锦河蟹,学名中华绒螯蟹,北方称河蟹,南方俗称大闸蟹,盘锦是中华绒螯蟹的故乡,也是最大产地,素有“蟹都”、“蟹乡”之称。盘锦河蟹肥满度好,个大体肥,肉质鲜嫩,甘而不腻,膏满黄多,尖蟹膏白似玉,团蟹黄干似金,较其他水系河蟹及海蟹有独特的口感,野味十足,营养丰富,为水产中的上品,经济价值较高,可称之为“蟹中之王”,蟹中珍品。绒螯蟹浑身是宝,蟹黄可入药,蟹汤可解瘟毒。盘锦河蟹的生长特点是:海水里生,淡水里长。每年仲秋之后,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,在浅海海域交尾、产卵、孵化,翌年春末夏初,成群的幼蟹顺潮汛溯水而上,到淡水中继续生长,逐渐长为成蟹。辽河入海口广阔的海域,使河蟹得以“生”;域内充足的淡水资源使河蟹得以“长”;21条河流条条与大海相通,使河蟹“生和长”的洄游畅通无阻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盘锦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,中华绒螯蟹产量全国第一。河蟹养殖面积155万亩,产量6.5万吨,被誉为“中国河蟹第一市”。
2、21条河流条条与大海相通,使河蟹“生和长”的洄游畅通无阻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盘锦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,中华绒螯蟹产量全国第一。河蟹养殖面积155万亩,产量6.5万吨,被誉为“中国河蟹第一市”。
1、河蟹的蒸
2、河蟹的煮
“秋风起,蟹脚痒。菊花开,闻蟹来。”
每年9-10月,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,所以有食家言“秋天以吃螃蟹为最隆重之事”。
可是吃了那么多年的河蟹?你真的了解河蟹了吗?
【如何制作独家蟹醋?】
1、切葱丝放在碗底,撒一层细盐,蒜末、姜丝放上去,撒一层细盐,再撒一些糖。
2、把油烧热(冒烟),倒入调料中,以2:1的比例加入酱油和醋即可。
【如何买到正宗盘锦河蟹?】
中国每年都会消费至少几十万吨所谓的“盘锦河蟹”,但是盘锦一年的产量仅是0.3万吨,产量不足消费量的1%。
小赵河蟹为大家带来盘锦土生土长的原产地正宗河蟹
盘锦盛产河蟹的历史无从考证,但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却引人入胜。相传1400多年前,唐王李世民御驾东征高句丽。在黑风口(今田家镇大堡子)登陆,欲直取盖州和岫岩。兵马行至大辽河的三岔河口时,正逢秋雨连绵,河宽水深,浊浪滔天,汹涌的大河拦住了去路。无桥无渡,数十万大军望河兴叹。唐王心急如焚,命先锋王君可在三日之内务必找到渡河之策,否则问斩。王君可苦思无计,昏睡在军中大帐内。突然河神进账说:“明日辰时,河中有渡桥,大军可过河。”并叮嘱过桥后切不可回头看。王君可惊醒,急令探马查看。第一批探马回报说未见桥,王君可很生气,立斩。第二、第三批探马也未见桥均立斩。待到第四批探马去探时,天色已晚,探马心想,实报无桥是死,谎报有桥也是死,不如谎报。于是谎报有桥出现于河面。唐王闻讯大喜,命大军紧急渡河。当唐兵行至渡口时,果然看见一座黑黝黝的桥。唐王急命连夜渡河,并命令只许前进不许回头看。大军抵达彼岸后,断后的王君可疑惑不解,回头一看,原来这桥竟是由螃蟹堆聚纠缠而成!顷刻间,一声巨响,蟹桥塌陷,王君可连人带马掉入河中喂了螃蟹。相传,河蟹背上的硬壳,原本光滑无痕,被唐军的马蹄一踩,便留下了马蹄的印迹。如果把河蟹的胃翻过来仔细看,里面还有王君可的小小头像。至今,三岔河一半清水一半浑水,传说这是王君可的大刀落在这里成为分水剑,把河水清浊分开。这美丽的民间传说当然无从考证,但蟹文化的源远流长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穿越历史的时空,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咏蟹诗句。《易经》:“离为蟹,外刚而内柔。”《山海经海内北经》:“大蟹在海中。”魏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记载,晋毕卓嗜酒,间说: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诗仙李白对蟹情有独钟,把酒品蟹道:“蟹螯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,且须饮美酒,乘月醉高台。”皮日休《咏蟹》诗云:“未游沧海早知名,有骨逐从肉上生。莫道无肠畏雷电,海龙王处也横行。”大文豪苏东坡在《丁公默送蝤蛑》:“堪笑吴中馋太守,一诗换得两尖团”。陆游曾赋诗:“蟹肥暂擘馋涎堕,酒绿初倾老眼明。”黄庭坚《咏蟹诗》:“怒目横行与虎争,寒沙奔火祸胎成,虽为天上三辰次,未免人间五鼎烹。